拘束的近义词
- 检束 (检束,检束)检点约束。 ▶唐·韩愈《感春》诗之二:“近怜李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 ▶明·陈继儒《读书镜》卷十:“要知淡泊者,必为浓艷人所疑;检束者,必为放肆子所怒。”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瞳人语》:“由是益自检束,乡中称盛德焉。” ▶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近常从事于翻译,间有短评,涉及时事,而信口雌黄,颇招悔尤,倘不再检束
- 拘谨 (拘谨,拘谨)拘束谨慎。 ▶《朱子语类》卷一一四:“守约兄弟皆太拘谨,更少放宽。” ▶清·梁章鉅《退庵随笔•躬行》:“当正道显晦,异学争鸣之日,徒得一二拘谨之人,不足以追纵往哲,而振拔流俗。”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况且我看阁下是个有作有为的人才……岂可以过于拘谨,叫人家笑话。” ▶老舍《四世同堂》二二:“瑞宣向来是得拘谨就
- 束缚 (束缚,束缚) 1.捆绑。指被拘囚。 ▶《国语•齐语》:“庄公将杀管仲。 ▶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以亲为戮……’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史记•李斯列传》:“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 ▶宋·陆游《书感》诗:“幸得还故园,快若解束缚。” ▶章炳麟《訄书•定版籍》:“农夫占田寡,而为佣耕。其收租税,亩钱
- 拘泥 1.固执而不知变通。 ▶宋·司马光《务实》:“姦暴不诛,冤结不理,而拘泥微文,纠擿细过,其于刑也,不亦远乎?”明·张纶《林泉随笔》:“后人不得其秘,拘泥纸上语而用之,鲜不误矣。” ▶清·李渔《比目鱼•假神》:“这成规死法是拘泥不得的。” ▶夏衍《秋瑾传》第一幕:“你就是这些书念坏了……拘泥了书上的一两句话,食古不化。” 2.犹拘
- 局促 (参见侷促,跼促) 1.狭窄,不宽敞。 ▶三国·魏·阮籍《元父赋》:“其城郭卑小局促。” ▶宋·司马光《王书记以诗相示感遇》诗:“樊笼厌局促,野性那能驯?”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 2.形容见识、心胸或作品的意境狭隘。 ▶《文选•傅毅<舞赋>》:
- 矜持 1.竭力保持庄重。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 ▶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习技》:“不知妇人登场,定有一种矜持之态。自视为矜持,人视则为造作矣。” 2.自鸣得意;自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
- 拘牵 (拘牵,拘牵) 1.拘泥。 ▶《汉书•元帝纪》:“百姓仍遭凶阨,无以相振,加以烦扰虖苛吏,拘牵乎微文,不得永终性命。” ▶宋·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今斟酌损益,革敝兴坏,制作法度之事,日以大备,非因陋就寡,拘牵常见之世所能及也。” ▶《明史•左鼎传》:“暂许有罪者赎,盖权宜也。乃法吏拘牵,沿为成例,官吏受枉法财,悉得减赎。”
- 奴役 1.奴僕。 ▶汉·王充《论衡•变虚》:“人病且死,色见于面。人或谓之曰:‘此必死之徵也。虽然,可移于五邻,若移于奴役。’” 2.把人当奴隶使用。 ▶清·谭嗣同《仁学》二十:“及其箝络久之,胥一乡皆为所併吞,遂不得不供其奴役,而入租税于一家。”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过去我们虽然也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可是人民是被污辱被奴
- 约束 (约束,约束) 1.缠缚;束缚。 ▶《庄子•骈拇》:“约束不以纆索。” ▶《楚辞•离骚》“索胡绳之纚纚”汉王逸注:“纫索胡绳,令之泽好,以善自约束,终无懈倦也。” ▶宋·欧阳修《玉楼春》词之十四:“红绦约束琼肌稳,拍碎香檀催急衮。” 2.限制;管束。 ▶《史记•六国年表序》:“矫称蜂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
- 牵制 (牵制,牵制) 1.拘泥。 ▶《汉书•元帝纪赞》:“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 ▶宋·俞文豹《吹剑四录》:“临机制变,尤非牵制文义者所能为。” ▶章炳麟《訄书•学变》:“上视杨雄诸家,牵制儒术,奢阔无施,而三子闳达矣。” 2.约束;控制。 ▶《三国志•魏志•邓艾传》:“自单于在外,莫能牵制长卑。
拘束意思:
1.限制,约束。
▶《晋书•愍怀太子遹传》:“殿下诚可及壮时极意所欲,何为恒自拘束。”
▶宋·李元膺《鹧鸪天》词:“薄情风絮难拘束,吹过东墙不肯归。”
▶清·曹寅《菜花歌》:“平分千巷画船闲,农家儿女无拘束。”
▶周恩来《雨后岚山》诗:“自然美,不假人工;不受人拘束。”
2.拘谨不自然。
▶《晋书•王献之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