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天不亮我们就去学校上早自习。老师布置了今天早上要背会的课文,就坐在讲台上的课桌前批改作业,读书声马上响起。
教室里几十盏煤油灯跳动着橘红色的小火苗,缭绕着缕缕青黑色的烟雾。同学们在灯下认真的读着、背着课文。大多数是快速说念式的读,有的是凝重的、小声的读,有的边读边想,有的摇头晃脑,有的看着书读一会儿,闭上眼睛背一会儿。也有人是三字一顿五字一停地拉长了腔调,提高了嗓门唱读、喊读,凌驾于一切读书声之上。偶尔会有几个人声音叠在了一起,就成了合读……,这各式各样的读法,都随各人心愿。这朗朗的读书声飘出窗外,在校园上空廻响,让校外路过的人听了,顿生学校是读书、学习的圣地之感。
也许,你忘了带灯,也许,你的灯里没油了,你的同桌或邻居会主动把自己的灯移到中间和你共用。也有人为了省油,把灯头压得很小,把课本打开竖起来夹住、围住煤油灯读。更有那节俭之人,当一篇课文读的差不多熟了,需要不看书自己背着加深记忆的时候,即使天不亮,也把灯吹灭来背。偶尔忘了,需要看一眼书,就趁着同桌或邻居的灯光瞧一眼。有人一边读着、背着书,也会把煤油灯端起来看一看,或歪着头贴着桌面瞧一瞧煤油灯里的油还有多少,……。
天色在读书声中渐渐发白,临近窗口的同学会先把自己的灯吹灭。当教室里的自然光线将就能看见书上的字时,会相继传来“噗、噗”的吹灯声,煤油灯的小火苗随着吹来的一口气,忽闪一下灭掉,教室里弥漫着煤油燃烧的味道。
读书的声音没有刚上课时那么激烈了。有的同学把书合起来或反扣在桌面上摇头晃脑的背,忘了就把书打开看一眼;有的看一会儿书,闭上眼睛背一会儿,噎住、绊住了就睁开眼睛看一眼;有的是两个人互相背,互相检查哪里掉字啦哪里添字啦,到了生疏的地方,把那半句在嘴里重复念叨了无数遍,仍示意不让对方提醒,执着的寻找着自己的记忆……
天色大亮,有的同学觉得自己会背了,就拿着课本走上讲台,给老师背一遍,顺利过关的人就可以回家吃早饭了。这些早走的同学走下讲台,收拾书包,走出教室,脸上洋溢的是自豪,是得意,是骄傲。没有过关的同学,有的沮丧,有的害羞,有的拌个鬼脸走回座位,继续加劲的去伊伊呀呀、摇头晃脑……
从没离开过座位的同学羡慕着出去的,怜悯着又坐下的,自己没有十分的把握是不会轻易走上讲台要求过关的,只有给自己暗中加油,更加努力的去读去背。教室里的读书声因受上去、下来或出去的影响与干扰,时而高昂时而低弱,时而激烈时而稀疏……
乡村早上,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那稚嫩的念读、唱读、喊读、合读……是我们小时候每天必闻之音,也是如今久违之音。
相关作文: 《猫咪小贝》观后感、我的爸爸、玫瑰和大树、捐款仪式、参观上海航海博物馆、大街上真热闹、种子开花了、记2012年的最后一天、春姑娘来到我家、玩弹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