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老三届:被荒废的有志青年

位置:查成语 > 作文大全> 时事论据的作文大全 > 老三届:被荒废的有志青年

老三届:被荒废的有志青年

公元一九六六年的春天在中国的大地上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随着运动的持续发展,深入,所有的学校都在停课闹革命。以至于从那时起,老三届开始诞生了。在随后的日子里(两年之后)又掀起了知识青

年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的高潮。于是知青这个名词开始扎根于中国大地。(其实早在文革之前的五、六十年代就有邢燕子,侯隽等知识青年到农村安家落户。)

老三届者,顾名思义,就是一九六六、一九六七,一九六八三年当中的初中与高中毕业生。由于它产生于文革的无限期停课期间。所以统一称呼为老三届。老三届诞生伊始,是在中央的高考延期,停课闹革命的一声令下后,随着运动持久开展逐渐产生的。老三届就是见证了文革全过程的一个青年学生的群体。这个群体中只有六六届学完了他们在初中或者高中的学业。而六七、六八两届学生只在中学里学习了两个或者一个学年的学业。就是说,这两届的学生在随后的两年里没有学习到应该学习到的文化知识。而六六届的学生则是在已经毕业了的学校里留守了两年多的日子。他们失去了高考和中考的机会。白白地在已经毕业了的学校里搞了两年多的文革运动。可以这样说:是文革改变了老三届一代人的命运。老三届这个不同文化程度的学生群体,于公于一九六八年的秋天。站在人生的同一个起跑线上,开始了对各自命运的挑战与抗争。

知青这个早在文革前就产生的名词,在文化革命运动开展两年之后的一九六八年在全中国范围里开始了轰轰烈烈地上山下乡运动的高潮之后,知识青年才在我国叫响的。知青其实不能代表老三届。只是一九六八年的下乡高潮中是以老三届中的学生群体为主体。这些学生群体中也不乏有坚持留守城市,拒绝下乡的学生大军。老三届里的热血青年首当其冲地奔赴农村的一群学生群体在一九六八年的下乡高潮中也开始走在了同一个人生道路上的又一个起跑线,在广阔的天地里开始了别样人生的挑战。在随后的漫长年代里,这些热血青年的命运开始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在乡下只待了短短的几年就返回城里另谋职业或者找到了求学的路子。有的却在乡下留守了三年,五年。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有的竟然在乡下扎根到生命的结束。这些当年的热血青年的命运在后来的日子里发生了巨大裂变,在各个行业中有成为出类拔萃的精英,也有成为失业下岗人员,成为老来失去寄托的可怜的弱势群体中的一员。自从文革中的老三届里的知青先锋之后的10个年头里,上山下乡成为青年学生的必选道路,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奔赴农村,使得知青队伍不断地壮大……

如今,无论老三届还是知青。这些人都即将走完人生之路。他们有的是时代的佼佼者。(当然属于极少数)而大部分人还得与命运抗争。他们把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了这个社会,贡献给了自己的祖国。他们默默无闻地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人生诗篇,应该说是一代人的骄傲!

由于老三届和知青在世界上唯独中国特有,因此,也称作中国老三届和中国知青。

 

相关作文: 画画爱漂亮的妈妈吹泡泡第一名月季花太阳雨100字上情商课的心得秋风春姑娘来到我家有趣的癞蛤蟆

标签:老三届荒废有志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份守己  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日见鬼  大白天看见鬼。指工部四曹无事可做,非常清闲。后泛指事情离奇古怪或无中生有。
  • 白云亲舍  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 败德辱行  败坏道德和操守。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奔逸绝尘  奔逸:疾驰;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走得极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及。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闭门酣歌  指闭门不出,尽兴饮酒,尽情歌舞。形容沉缅酒色,尽情享受。
  • 秉笔直书  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